山大农业大学的几项小麦播种技术,掌握一个就能让小麦增产优质
发布日期:2023-03-01 00:09
一、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概述: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对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的延续和生长,实现了农艺与农机相联合,其焦点“扩大行距,扩大播幅,结实个体,提高产量”。有利于提高个体发育质量,构建合理群体;对小麦前期促蘖,中期促穗,后期攻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果。
增产增效情况:技术推广历程中产量和效益增加显着。技术要点:1.选用有高产潜力、分蘖成穗率高,中等穗型或多穗型品种。2.坚持深耕深松、耕耙配套,重视防治地下害虫,耕后撒毒饼或辛硫磷颗粒灭虫,提高整地质量,杜绝以旋代耕。
3.接纳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改传统小行距(15~20厘米)麋集条播为等行距(22~26厘米)宽幅播种,改传统麋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厘米)种子疏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漫衍匀称,无缺苗断垄、无疙瘩苗,克服了传统播种秘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4.坚持适期适量足墒播种,播期10月1~12日,播量6~8公斤/亩。
5.冬前每亩群体大于70万苗时接纳深耘断根,有利于根系下扎,结实个体。浇好冬水,确保麦苗宁静越冬。
6.早春划锄增温保墒,提倡返青初期搂枯黄叶,扒苗青棵,以扩大绿色面积,使茎基部木质坚韧,富有弹性,提高抗倒伏能力。科学运筹春季肥水治理。7.后期重视叶面喷肥,延缓植株衰老,注意实时防治种种病虫害。适宜区域:山东省和黄淮海高产小麦区注意事项:因地力、产量水平适宜调治行距。
二、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技术概述:从耕作整地、品种选用、肥料运筹、适期播种、适宜播量等五个方面临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举行了规范,对于培育小麦壮苗,提高抗旱、抗寒等防灾能力,保证高产稳产具有很是重要意义。增产增效情况:技术推广历程中产量和效益增加显着。技术要点:1.耕作整地与造墒。
一是耕翻与耙耢、镇压相联合。一连多年种麦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应旋耕2~3年,深耕(松)1年,破除犁底层。
耕翻后实时耙耢2~3遍,在播种前举行镇压,播钟后再次镇压。二是酌情造墒。
一般播种前0~20厘米土层保持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不足的应灌水造墒或播种后实时浇蒙头水。2.品种选用。一是凭据当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种植。
二是凭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三是凭据差别耕作制度选用良种。如麦棉套种,不光要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同时要求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点,以充实使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四是凭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如干热风重的地域,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
五是籽粒品质和商品性好。3.肥料运筹。一是接纳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要机械破坏两遍,耕翻或旋耕后要耙耢和镇压,制止土壤悬松造成播种过深或干旱、受冻死苗。二是科学施用化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底施与追施相联合。一般田底肥与追肥各半,超高产田底肥40%,追肥60%。
4.适期播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域的冬小麦播种适期有很大差异,而且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实践证明,冬小麦播种适期简直定与温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日平均气温18~16℃,弱冬性品种为16~14℃,春性品种为14~12℃。详细确定冬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思量麦田的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宁静越冬情况等。5.适量播种。
凭据品种分蘖成穗特性、播种期和土壤肥力水平确定播种量。一般适期播种、高产麦田或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10~12万基本苗,中产麦田或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13万~18万基本苗。
晚播麦田适当增加基本苗。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适期播种条件下每亩15万左右基本苗。适宜区域:适宜在黄淮冬麦区推广注意事项:要高度重视耕翻、耙耢、镇压、播种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质量。
三、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概述: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是高产、稳产、低耗、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他是在地力、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比力好地处置惩罚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比力合理,改善了群体内的光照条件,使个体营养好,发育结实,从而使穗足、穗大、粒重、高产。增产增效情况:技术推广历程中产量和效益增加显着。
技术要点:1.凭据地力水平确定精播或半精播。0~20厘米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1.22%,全氮≥0.084%,碱解氮≥60毫克/公斤,速效磷≥15毫克/公斤,速效钾≥80毫克/公斤的地块实行精播,可以获得亩产小麦500~550公斤;低于上述地力水平应接纳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2.选用良种。
选用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抗逆性强、落黄好、丰产性好的品种。3.培育壮苗。
一是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二是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
三是足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四是适宜播量。凭据计划基本苗数、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因整地质量和墒情所制约的田间出苗率等因素,盘算适宜的播种量。
4.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精播栽培要求每亩基本苗8~12万,冬前总蘖数50~60万,年后最大总蘖数70~80万,中穗型品种成穗40万左右。半精播栽培要求基本苗为每亩13~18万,冬前总蘖数60~70万,年后最大总蘖数70~80万,中穗型品种成穗40万左右。适宜区域:山东省和黄淮海冬麦区中上等肥力地块注意事项:播量适宜,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四、小麦深松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技术概述:现在小麦生产中大面积的麦田接纳旋耕后直接播种的耕作模式,多年旋耕在耕层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夏季降水渗入土壤深层、阻止小麦根系下扎,倒霉于蓄水保墒和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使用。
同时旋耕后不镇压造成土壤悬松,导致播种过深影响出苗和水疏散失,容易导致冬季寒旱交加造成死苗。该技术通过秸秆还田、深松、镇压等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水分蓄积,提高根系活力,增加抗旱抗寒能力,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增效情况:一般较通例栽培亩增产50公斤,亩增收节支75元。
技术要点:小麦深松少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有两项技术模式,可选择使用:1.小麦“深松-旋耕-耙压-播种-镇压”节水栽培技术模式的技术要点。(1)秸秆还田。前茬是玉米的麦田,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破坏2~3遍,秸秆长度5厘米左右。
(2)造墒。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墒情到达这个尺度,播前不需要造墒。
如果土壤墒情很差、难以保证出苗,要浇水造墒,每亩浇水40立方米。(3)深松。
每隔2~3年用震动式深松机深松1年,深松深度30厘米,破除犁底层。震动式深松机需要90马力及以上的拖拉机牵引,每小时作业7~10亩,不能行走太快,以保证深松质量。
(4)旋耕。接纳旋耕机旋耕2~3遍,旋耕深度15厘米,将破坏的秸秆与耕层土壤充实混匀。
(5)耙压或镇压。墒情适宜时,旋耕后实时用钉齿耙耙压2遍,或用钉齿耙耙压1遍后再用滚轮镇压器镇压1遍,以破碎土块,到达地面平整、上松下实、保墒抗旱。
(6)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接纳带镇压轮的小麦播种机,随种随镇压。
播种机不能行走太快,每小时5公里,保证下种匀称,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种时注意调治行距,平均行距不凌驾25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7)播后镇压。播种时没有镇压或镇压质量欠好的麦田,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1~2遍,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2.小麦“深松-镇压-条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播种”节水栽培技术模式的技术要点。(1)秸秆还田。
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破坏2~3遍,秸秆长度5厘米左右。(2)造墒。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墒情到达这个尺度,播前不需要造墒。
如果土壤墒情很差、难以保证出苗,要浇水造墒,每亩浇水40立方米。(3)深松。
用9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牵引震动式深松犁深松30厘米,边震动边松动土层,打破犁底层。深松不必每年都举行,每隔2~3年深松一次。
(4)镇压。深松后耕层土壤悬松,易造成小麦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深松后实时用滚轮镇压器镇压2遍,到达地面平整、上松下实,可防止土壤水分过分蒸发,保证播种后种子与土壤精密接触,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结实,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5)播种。
用条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播种,6行播种机需用40马力及以上的拖拉机牵引,8行播种机需用90马力及以上的拖拉机牵引,不能行走太快,每小时5公里,保证下种匀称,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条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带有镇压装置,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
用“条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播种时,注意调治行距,平均行距不凌驾25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适宜区域:小麦深松少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适用于黄淮海麦区小麦生产。
注意事项:1.小麦深松少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其中,小麦“深松-旋耕-耙压-播种-镇压”节水栽培技术模式包罗“玉米秸秆还田+深松30厘米+旋耕15厘米+耙压或镇压2遍+播种机播种+播后镇压”6个关键环节;小麦“深松-镇压-条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播种”节水栽培技术模式包罗“玉米秸秆还田+深松30厘米+镇压2遍+条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播种”4个关键环节。
各关键环节缺一不行。缺少一个环节都达不到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的效果。2.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如果播前土壤墒情达不到这个尺度,需要浇水造墒。
3.玉米秸秆破坏质量要好,秸秆长度5厘米左右。4.用“条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播种时,注意调治行距,平均行距不凌驾25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
五、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技术概述:(一) 技术提出的配景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黄淮海麦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该区浇灌面积占全国的42%,农业需水占总需水量的70%左右,而水资源量不到全国的8%,人均水资源量只有501m³,水资源严重紧缺。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4 m³,每亩耕地平均水资源量占有量为304 m³,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水资源短缺成为山东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每亩生产500公斤小麦需耗水350mm左右,每亩生产600公斤小麦需耗水450mm左右。
黄淮海麦区的河北省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鲁北在500mm左右,鲁南700mm左右,可是在小麦生恒久间的降水量仅为100-180mm,只能满足其需要的25%-40%。所以,浇灌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研究小麦节水浇灌技术是小麦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任务。当前黄淮海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严重,浇灌水有效使用率低,只有40%,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5公斤左右,低于蓬勃国家2公斤以上的水平。小麦生产中一般接纳洪流漫灌,造成灌水过多;或接纳定量浇灌,可是没有思量灌水前土壤含水量,仍举行定量浇灌,有一定的盲目性,均造成水资源浪费,水分使用率低。
因此,黄淮海麦区节水潜力大,生长小麦节水栽培技术是实现小麦可连续生长缓和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基础措施,也是农业部提出的“控水、减氮、减药及三基本”的任务之一。(二) 技术的成熟水平、先进性、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本课题组历时12年研究建立了“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
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是凭据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需水特点,设定关键生育时期的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凭据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实测的土壤含水量,使用公式盘算需要增补的灌水量,既保证了籽粒产量,又节约了水资源。与传统浇灌技术相比力,小麦测墒补灌技术能够淘汰浇灌用水,促进小麦对0-200cm土层土壤贮水的消耗使用,同时降低了6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淘汰了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溶,有利于小麦对硝态氮的吸收使用;增强了灌浆中后期的根系活力,提高了旗叶光合速率,延缓了旗叶衰老,提高着花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占粒重的百分数。
本课题揭晓小麦测墒补灌技术研究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9篇。本项技术在山东省茌平、陵县、鄄城、定陶、兖州、汶上、无棣县和河北省武强县一连举行了多年试验示范,比当地传统浇灌节水20%-60%,水分使用效率提高10%以上,籽粒产量高于或即是传统浇灌,亩产达550-600公斤。具有节水、高产、淘汰氮素流失等综合效果,适宜于在山东省和黄淮海麦区推广应用。(三)技术结果判定和获奖情况2015年9月19日,山东农学会邀请海内有关专家组成评价组,对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建立的“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举行了结果评价。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对该技术研究情况的汇报,审查了有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建立了“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明确了该项技术的关键环节:①确定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明确了年降水量差别的生态区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数值。②建设了测墒补灌的灌水量盘算公式。③明确了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测定方法,确定了SU-LA型土壤水分测定仪是测定土壤含水量简而易行的方法。
本技术易于操作,在产量600公斤/亩左右的水平,比定量节水浇灌(每次40m3/亩)淘汰灌水量15%-35%,水分使用效率提高10%以上,籽粒产量高于或即是定量浇灌。本项技术在山东省茌平、陵县、鄄城、定陶、兖州、汶上、无棣县和河北省武强县一连举行了多年试验示范,比当地传统浇灌节水20%-60%,水分使用效率提高10%以上,籽粒产量高于或即是传统浇灌,亩产达550-600公斤。本项技术科学性强,创新性突出,具有节水、高产、淘汰氮素流失等综合效果,适宜于在黄淮海麦区推广应用。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比当地传统浇灌节水20%-60%,水分使用效率提高10%以上,籽粒产量高于或即是传统浇灌,亩产达550-600公斤。示范县的示范效果如下:(一) 2013-2014年度试验效果1. 鄄城县仪器法测墒补灌处置惩罚的灌水量比当地传统浇灌低83.6mm(55.7m³/亩),耗水量低47.6mm(31.7m³/亩),亩产达586.7公斤,水分使用效率高16.7%。2. 茌平县烘干法和仪器法测墒补灌处置惩罚的灌水量划分比当地传统浇灌低28.3 mm(18.9m³/亩)和32.7mm(21.8m³/亩),籽粒产量划分高8.0%和4.1%、水分使用效率划分高17.9%和8.1%。3. 陵县仪器法测墒补灌处置惩罚的籽粒产量到达642.89公斤/亩,灌水量比当地传统浇灌低65mm(43.3m³/亩),水分使用效率高11.1%。
4. 河北武强县烘干法测墒补灌处置惩罚的籽粒产量到达649.9公斤/亩,灌水量比当地传统浇灌低58.8mm(39.2m³/亩),水分使用效率高12.7%。(二)2014-2015年度试验效果1. 汶上县烘干法和仪器法测墒补灌处置惩罚的籽粒产量划分到达553.1公斤/亩和557.3公斤/亩,与当地传统浇灌无显著差异,灌水量划分比当地传统浇灌低95.1mm(63.4 m³/亩)和97.1mm(61.3 m³/亩),水分使用效率划分高10.6%和7.3%。2. 陵县测墒补灌处置惩罚的籽粒产量到达553.1公斤/亩,灌水量比当地传统浇灌低47.6mm(31.7m³/亩),水分使用效率高于当地传统浇灌。
3. 河北武强县烘干法和仪器法测墒补灌处置惩罚的籽粒产量划分到达479.5公斤/亩和474.3公斤/亩,与当地传统浇灌无显著差异,灌水量划分比当地传统浇灌低243.6mm(162.4m³/亩)和242.7mm(161.8m³/亩),水分使用效率高于当地传统浇灌。技术要点:(一)确定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小麦需要浇灌的关键时期为播种期、越冬期、拔节期和着花期。在山东省、河南省的气候条件下,各关键时期0-40cm土层的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从节水的目的出发,播种前造了底墒水,一般不用浇冬水。
在年降水量为520mm的河北省武强县试验,由于年降水量少,拔节期和着花期0-40cm土层的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设定为75%-80%为适宜。因此,年降水量差别的地域设定的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差别。年降水量为500mm的地域,适宜的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年降水量为600mm左右的地域,适宜的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75%;年降水量为700mm左右的地域,适宜的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
(二)需要相识土壤质量含水量与土壤相对含水量的观点1. 土壤质量含水量 即一般说的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单元用%表现。以烘干土的质量(指105℃烘干下烘12小时土壤样品到达恒重)为基数举行盘算,盘算公式如下: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 /土壤干重×100%。2. 土壤相对含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为土壤相对含水量。
盘算公式如下: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三)小麦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包罗烘干法和仪器法。
烘干法需在田间取土样后,再于室内称重、烘干后盘算数据;仪器法用SU-LA型土壤水分测试仪在田间直接读取土壤体积含水量,再用公式换算为土壤质量含水量。1. 烘干法:用土钻分层取土,每20 cm为一层,取土后立刻装入铝盒,盖好盖子,以防水疏散失。
先称铝盒与土壤鲜重的总重量,然后置于烘箱中,105℃烘12小时至恒重,称土壤干重和铝盒重,按公式1和公式2盘算土壤质量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2. 仪器法:SU-LA型土壤水分测试仪的仪器探针为5.3cm长,每10 cm为一层举行测定。手握毗连杆上的手柄将传感器探头垂直插入待测土层土壤中,确保探针与土壤精密接触。
此时显示屏上“S”处显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待数据稳定后,记载数据;测定下层土壤含水量时,先用土钻将已测土层土壤取出,每10cm一层,并小心清空土孔内残余散土,再将传感器探头垂直插入待测土层土壤中测定。本仪器收罗的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需转化为土壤质量含水量后才气盘算灌水量。换算公式为: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体积含水量(%, v/v)/土壤容重(g/cm³)。
SU-LA型土壤水分测试仪每台售价3000元,县农业局有能力购置。(四)测墒补灌的灌水量盘算测墒补灌的灌水量盘算公式为:式中:a为测墒土层土壤平均容重(g/cm³),H为测墒土层深度,为40cm,B1为目的土壤质量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乘以目的土壤相对含水量),B2为浇灌前土壤质量含水量。要盘算出需要增补的灌水量,必须相识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灌水前土壤质量含水量,设定好到达节水高产目的的土层深度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在一个县内相同土壤类型麦田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
适宜区域: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适宜于在黄淮海麦区推广应用,包罗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和陕西关中平原。注意事项:节水浇灌的效果与耕作质量密切相关,应做好深耕或深松及耙耱镇压等耕作措施,做到充实接纳降水,保住地下贮水,测墒增补浇灌水,淘汰土壤水分蒸发,到达节水高产的效果。
本文关键词:山大,农,业大,学的,几项,小麦,播种,技术,掌握,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
本文来源: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www.xcqljy.com
Copyright © 2005-2021 www.xcqljy.com. 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ICP备73673375号-5